从“这有山”到“云山集”的三重突破
(资料图)
迟末 作
在长春消费圈,“这有山”火得很突然。
有网友戏称,“我也不知道‘这有山’算是商场、小吃街、夜市,还是4A级景区?”
对于“这有山”这个集旅游、美食、商业、休闲为一体的24小时不闭店的“经济项目”,“向新而生”是笔者多次闲逛后对它的界定。
还是熟知的小吃、冷饮,还是自主选购的超市,还是流行在年轻人中间的娱乐游戏……集中到“这有山”,味道似乎就不一样了。一条条上山道、一条条下山道,把形形色色的消费元素、把都市年轻客群偏好的热门品牌串联起来。这种另辟蹊径,便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最大突破。
有人说,“这有山”模仿了长沙“文和友”。一位熟悉“文和友”的朋友却说,“这有山”品牌知名度可能不及“文和友”,但其内核却已超越了“文和友”,因为这里不仅是娱乐消遣地,更是年轻客群的情感交流地。除了餐饮美食,“这有山”里还藏有话剧院、博物馆、书店,甚至还有宠物店、撸猪店……有人曾形容,推开“这有山”的大门就像突然闯入一个生活的小镇,这便是“这有山”对其同类的一种突破吧。
就在今年5月,又传来“这有山”启动“云山集”的消息。这次突破的,是城市的界限。在“云山集”这个新IP里,来自全国各地的匠人,把文化、艺术、生活方式以市集的形式呈现出来,“既把全国优质的匠人和旅客吸引过来,又把本土的原创人和院校的优秀作品展出来带出去”。如果说,“这有山”本身已具备“商业+旅游+文化”融合的特色,“云山集”已是对其母体的突破——进一步释放商旅文融合特点,进而带动跨省游客消费。
突破传统商业模式,突破空间限制,突破城市界限,甚至突破想象……期待着“这有山”一路突破下去,洞见、顺应、引领用户需求,走出自己的发展节奏和线路。期待着,“这有山”不仅仅奉献给城市一个购物、消费、休闲的场所,更能给长春人留下一段精神印记、一处情感连接场。更期待着,“这有山”的突破,能给长春的商旅文市场带来启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