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观漫读|你读过的书,终会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
▲点击收听音频
(相关资料图)
人为什么要读书?
莫言说:“读书,是为了以后不在碌碌无为中周而复始,不在柴米油盐的计较中磨灭希望。读书就是帮助我们实现价值的捷径。”
林语堂说:“读书,可开茅塞,除鄙见,得新知,增学问,广识见,养性灵。”
余秋雨也曾坦言:“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。”
这些作家的话,都指向一个答案:读过的书,终会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。
01
静下心来读书,它会一点一滴地滋养你,将知识变成成长的养分
黑塞曾说:“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,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。”
读书,其实就是一次向内的滋养。
你读过的书,在短时间内,也许不会给你带来任何改变。但坚持下去,你学到的知识,会一点一点滋养你的心性和灵魂,进而让你成长,让你觉悟。
史铁生年轻时,命运就给了他一记重击,让他变成了终身残疾。
在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里,他陷入了无尽的绝望之中,甚至几度想到了自杀。
然而最终,还是读书,把他从绝望的边缘拽了回来。
他读罗兰·巴特的《写作的零度》,从中找到了阅读写作的意义;他读刘小枫的《走向十字架上的真》,一改之前的悲观消极,对自己的人生,有了崭新的态度。
可以说,是读书滋养了他奄奄一息的灵魂。
也是读书,让他在苦难中成长,从一个羸弱的病人,蜕变成了思想上的巨人。
人如果不读书,生命注定是一片荒芜。
但一个经常读书的人,哪怕他的人生的起点再低,哪怕命运给他再多苦难,他也能像一朵倔强的野百合般,在贫瘠的土地上,开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。
02
你的气质里,藏着你走过的路、读过的书
春秋时期,闵子骞非常仰慕孔子的才华,于是便拜孔子为师。
他刚来到孔子这里时,面色蜡黄,形容枯槁。
可过了一段时间,他不仅气色渐好,整个人也变得神采奕奕。
孔子见状,惊讶不已,便问他原因。
子骞答道:“来到这里,受到老师的教化,常常读书,懂得了很多大道理;学会了如何辨别是非美丑,遇事心平气和,脸色自然红润起来。”
读书,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貌。
正如三毛所说:“读书多了,容颜自然改变。许多时候,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,不复记忆,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。
在气质里,在谈吐上,在胸襟的无涯。当然,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。”
一个不读书的人,哪怕皮囊再美,但他看世界的眼光是迷茫的,面对时间的变化是慌张的。
一个经常被知识浸染的人,却能从容地应对岁月的磨蚀,优雅地走过漫长的光阴。
粗缯大布裹生涯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
那些读过的书,终将会化作一个人的气质和风骨,让你活成最好的模样。
03
迷茫时,书会为你点亮一盏灯。明白世界,看清自己
林语堂曾说:“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,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。”
他们中的一部分人,无知且固执,恰如井底之蛙,盲目自大;而另一部分,则是活得无比迷茫,遇事没有主见,做事没有想法,总是人云亦云。
因此,惟先读书,而后可以谈人生、观世界。
每一次阅读,都是在不断地拓宽你的认知边界,让你看清世界,明白自己。
罗翔曾是一个有着地域歧视,并且对身边人也很冷漠的人。
但后来,他却通过不断的阅读,窥见了自己的偏见与狭隘,改变了自己的认知和三观。
在《罪与罚》中,他直面内心的幽暗,对于宽恕和关爱,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;
在《复活》中,他学会了赎罪与慈悲,更知道了如何爱身边具体的人,而不是爱抽象的人。
读书,让他走出了自我的狭小,摆脱了世俗的偏见。
有句话说得好:“你越阅读,越是站在知识的巅峰,你望尽天涯路,你会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。”
每一次阅读,都是一次让思想觉悟的过程。
当你读的书足够多,见过的世界足够广,就算前路茫茫,你也能站在更高的高度,去看清这个世界的真相。
04
阅读,犹如一场场奇妙的旅行,总能带给我们丰富体验
很多人总是惆怅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,去走遍世界。
却不知,读书,才是最低成本的旅行。
在书中,我们可以拥有千般经历,万种人生。
正如尼采所说:“读书,就是沿着作者的脚印去看沿途的风景。”
比如,读路遥的《平凡的世界》,你就能够感受到浓厚的陕北气息,了解那片土地上人们的朴实与坚韧;
读莫言的《红高粱》,你也能切身体会到高密乡的风土人情,以及那个年代的人身上的蓬勃生命力;
读三毛的《撒哈拉的故事》,你也能跟着她的文字一起,去到那片广袤荒凉的沙漠,找到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。
通过阅读,你可以去见那些你或崇拜或喜欢的人,与今人交流,与古人对话。
通过阅读,你也可以去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,看长河日落,看星辰大海。
不读书的人生,浅薄且单调;读书的世界,丰富且多彩。
当你静下心来读书,你就会发现:一本本书,就像一台台时光机,翻开它们,自能穿越到你想去的世界。
05
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,都会在某个时刻给你回报
很赞同一句话:你把时间花在哪,人生的花就开在哪。
你把时间花在娱乐消遣上,得到的自然是一个庸庸碌碌的人生。
但你若把时间用于读书,你所学到的知识,都会化作一层层台阶,把你送到生活的高处。
俞敏洪曾在演讲里,讲过他的经历。
他小的时候,家境贫寒,只能寄希望于通过读书改变命运。
造化弄人的是,他接连经历了两次高考,都没考上大学。
同村的人都劝他放弃,他却不肯认命,反而更加发奋苦学。
终于在第三次高考时,他考上了北大。
然而大三那年,他又不幸患上了肺结核。
一开始治疗时,他还会忍不住唉声叹气。
过了一阵子,他发现抱怨对他的病情于事无补,于是便开始认真学习。
在住院的一年里,他读了200本书,背了一万个英语单词。
正是这些积累的知识,让他独具慧眼,找到了从商的途径。
而如今,他早已实现了人生的逆袭,成为著名的“文化商人”。
从俞敏洪经历我们可以看出:其实读书,就像一场投资,一次播种。
你现在读的书,铺的是以后的路。
终有一天,你花在读书上的时间,会开花结果,丰盈你的整个世界。
所以,一定不要觉得读书无用。从你读第一本书开始,书便已在改变你的整个人生。
06
很多不必要的烦恼,因为读书太少想得太多
杨绛先生曾收到过一封读者的来信,信中多处抱怨社会浮躁,人心难测。
杨绛看罢回他:“你的问题主要在于书读太少,而想得太多。”
书读得太少,眼界难免受限,阅历难免浅薄。
遇到一点问题,就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所困,久久出不来。
而一个人要是有了足够多的知识,就可以轻易地从前人的经验中,找到困难的破解之法。
一本好的书籍,如同一位良师益友。
你的很多问题,都可以去书中寻找答案。
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熬过人生的低谷,不妨多读一读名人传记。
比如《苏东坡新传》《曾国藩传》《富兰克林自传》……
他们的人生经历,将会让你获得更多的智慧和力量,足以与艰难对抗。
如果你对人生感到很迷茫,也可以读读哲学类书籍。
比如《人生的智慧》《沉思录》《走到人生边上:自问自答》……
他们对人生的看法,也许就是你一直在寻找的答案。
人这一生,会遇到数不清的问题,产生数不清的烦恼。
但80%的烦恼,都可以靠读书治愈。
人多读书,便可以不盲从,不迷失,不焦虑。
哪怕人生处处险滩,你也能找准自己的航向,乘风破浪。
每一本书,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。
你读的每一行字,看的每一句话,都在无声中,给予你滋养;你从书中体会的每一个观点,明白的每一个道理,都将带你去到更加高远辽阔的地方。
让我们一起翻开手中的书,铺开脚下的路,去与更好的自己迎面相逢吧。
(作者 CC 来源 每晚一卷书微信公号 主播 王嘉莹 制作 王宜谦)
(黄河评论信箱:zghhpl@163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