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搜索 搜索
当前位置:资讯 > 正文

兴宁区:以农文旅融合发展 探索乡村振兴之路

2023-07-28 11:15:05 南宁农业

近年来,兴宁区立足特色乡村文化旅游资源,以深化农文旅融合为抓手,探索“文旅+农业”发展模式,以塑造乡村文化品牌为目标,连点成片,整合资源,进一步提高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文化内涵和服务质量,凸显“旅游+”综合联动效应,有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。


(资料图)

以全域旅游为先

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

积极培育研学、旅居、康养新业态,形成县域联动、以点带面、客源互送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。

聚焦研学带动文旅经济发展。 以开发旅游专线、研学路线、研学基地为重点,联合旅行社企业、旅游平台,开通武鸣大学至兴宁商圈“点对点”旅游消费直通车;围绕周边县区高校学生,开发以玩促销式的旅游专线和研学路线;打造昆仑关抗日战役纪念地、广西药用植物园、广西高峰森林公园等一批研学基地项目,今年以来,共接待研学团502个,有效提升辖区景区整体活力。

深化乡村旅游业态融合。 以十里花卉长廊、昆仑旅游黄金大道片区为重点,发展农家乐、水果采摘、农活体验、农事节庆、乡村民宿等新型业态,打造以侯哥花果山、三姐故事周末生活文化园等为代表的休闲农业项目,推动形成“一村一品”“一村一韵”乡村旅游品牌。

同时,依托十里花卉长廊乡村振兴示范区、富凤鸡产业示范区、五塘镇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区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以及辖区11个星级乡村旅游区(农家乐),开发农耕农事体验、农业观光、农业科普等项目,升级片区餐饮、住宿、娱乐等旅游服务水平。

2018年,兴宁区成功创建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。据统计, 2023年第一季度,兴宁区接待国内外游客591.10万人次,同比增长36.63%;旅游总收入达59.39亿元,同比增长8.16%。

以产业支撑为本

汇聚乡村振兴强合力

突出本地名特优农产品建设。 高效推动优质稻、花卉苗木、瓜果蔬菜、优质家禽等特色产业提档升级,打造粮食、果蔬、肉禽加工等产业链,提升特色产品附加值;实施品牌化提升行动,培育出五塘大米、五塘苦瓜、兴宁小麻鸡等一批精品农产品,不断提升城区土特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2022年,整合资金550万元实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,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。

聚力打造个性化旅游产品。 探索开发农旅休闲体验旅游产品,推出以三姐故事周末生活文化园民宿、136家庭农场一宿行营地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新产品,有效刺激市民旅客消费。在“春节”“五一”等假期节点,推出多样化、个性化、体验性文旅活动,如凤凰谷风景区推出划船、烧烤野炊,南国紫薇园推出精品紫薇造型区、奇石乌木海洋展览馆、观景台、观鱼亲水平台等,吸引不少市民前往游玩。

做足旅游文化产业软实力文章。 利用“壮族三月三”“两会一节”等重大节庆活动,在十里花卉长廊片区开展民族歌舞表演、“壮族三月三”民俗体验等活动,打造特色民族文化品牌。深入挖掘文化内涵,举办那井哭嫁歌、开年习俗、松柏平话山歌、龙狮文化、铜鼓表演、壮锦织造技艺等非遗文化展示活动,向游客展示品牌魅力。2022年,兴宁区成功举办体育旅游休闲大会,推出了一系列互动性、趣味性的特色乡村体育赛事,引领“旅游+体育”发展新潮流。

以服务设施为基

促进城乡服务均等化

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,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。 按照分级养护管理体制,全城区582公里农村公路全部纳入财政供养,村屯道路硬化率100%,2020年获评“四好农村路”自治区示范县,2022年入选“四好农村路”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。

加快优化旅游设施配套 ,全面推进景区、乡村旅游区、农家乐、旅游企业等旅游厕所升级改造,加快提升乡村旅游景区购物、住宿、餐饮等各项旅游服务设施,为游客体验精品线路产品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。

不断完善文化服务供给 。2023年以来,充分发挥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,在农村开展“理论宣讲”“教育实践”“科技科普”等文明实践活动400余场,创建文明村镇参与率达到100%。加大乡村文化事业发展,持续增加送戏下乡等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,2022年“送戏下基层”演出15场,全年演出节目426个;举办“文化进万家”“送文艺精品下基层”等活动46场,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。

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。按照“产业数字化、数字产业化、治理数字化”发展思路,实施数字乡村建设,目前农村地区已开通157个5G基站,三塘镇至昆仑镇行政村均开通5G信号,实现“快递天天通”的行政村16个、“村村通快递”的自然村147个,数字乡村发展基础更加坚实。

免责声明:本头条号发布的转载内容及配图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对内容真实性由原作者保留,本号不做承诺,如涉及内容、图片的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。

来源:兴宁区农业农村局、南宁新闻网

作者:陈莹

编辑:南宁市农业信息中心

法律顾问单位:广西法严律师事务所

如需转载分享,请注明来源“南宁农业”今日头条号,谢谢合作。